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然而长期以来,它却以“土”的价格进行销售,这般扭曲的现象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是行业存在乱象的严峻现实,以及资源被浪费的严峻现实。
恶性竞争乱象
多年来,稀土行业存在着恶性压价行为。2020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超过3.5万吨,然而其平均价格仅仅相当于2011年高峰时期的四成。这种无序竞争致使企业利润变得微薄,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去抛售产品。
恶性竞争致使走私猖獗现象出现,依据海关所给出的数据表明,在2019年的时候,被查获的稀土走私案件,其所涉及的金额达到了20亿元,这样的灰色交易,不但对市场秩序予以扰乱,而且还造成大量税收流失,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致使这些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
环境代价沉重
内蒙古包头稀土矿区那儿,地下水污染指数曾经超过标准数十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要从外地运送过来。江西赣州稀土矿区治理成本高达380亿元,可多年的开采收益才900亿元。这样一种先污染之后再治理的模式,让社会承受了巨大代价。
开采稀土所产生的尾矿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是不能被轻易忽视的。在2020年的时候,南方有一处稀土矿区发生了尾矿泄漏的情况,进而造成了大面积农田被污染。这些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直接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权益产生了影响,并且还增加了后续治理上的难度以及成本。
资源浪费严重
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当中,“挖白菜心”式开采特别普遍,有部分企业只是采集含量最高的矿层,致使整体回收率达不到50%,这表明每开采一吨稀土,就会有等同于一吨的资源被无端浪费。
对于那些具备综合回收技术的资源而言,其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的现象竟然是以伴生矿产被废弃的情形呈现出来的。四川牦牛坪稀土矿有着相当丰富的伴生资源这方面的情况,其中伴生萤石资源所具备的价值完全远超稀土自身的价值属性,然而,由于缺乏综合回收技术,导致这些本应珍贵无比的资源全部都被毫不留情地当作废料进行处理。如此这般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对资源可实现可持续利用这一能力方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产业水平低下
百家有余的中国稀土企业当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十亿元的企业数量不到二十家。多数企业处于初级加工这一阶段,各种各样产品存在严峻的同质化情况。这种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致使产能过多,使得企业盈利的能力继续不断降低。
供给不足的问题在高端产品方面极为突出,日本企业可将从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予以加工从而成为高端荧光粉,其价值得以有数倍数十之提升扩张增大,然而中国企业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诸如此类高端领域范围范畴之内的市场的占有率比例小于不足30%,这样的一种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的状态情形严重地对行业发展起到制约限制的作用影响。
政策监管缺失
当下稀土所施行的管理制度,分散于多个不同部门中,缺少统一的协调机制,矿山开采归属自然资源部进行管理,生产指标由工信部予以下达,而出口配额却是由商务部门来负责此项事务,这样一种多头的管理状况极易导致出现监管盲区。
地方存在着执法不严格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2021年,中央进行环保督察时发现,南方有一个省份,该省存在稀土盗采的问题,此问题多次被禁止却仍然不停,这与地方保护主义有着紧密的关联。部分地方政府,出于对税收以及就业的追求,对于违规企业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国际合作机遇
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呈现出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预估到2025年的时候将会达到30万吨。中国在稀土采选这个环节具备着明显突出的优势,然而在高端材料应用的范围领域依旧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这跟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趋势相符合契合。
在稀土方面上,中国和日本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日本在稀土的加工技术上拥有先进的精细加工领域的技术,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资源数量充足占优以及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中、日各方是各自拥有不同优势的,双方可以一起共同建造产业园区,这样是能做到资源与优势互补成效并提高产业水平发挥优势的,这种合作方式对于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整体水平是具有帮助作用的。
请您来思考一下,于当下这种国际形势状况之下呀,国内的稀土产业究竟该以怎么做的形式,去平衡那资源保护跟产业发展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呢?欢迎您在评论区域之中分享出您的观点哦,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是具备价值的话呀,请给予点赞来进行支持呢。

